网络示情符号的生成机制和应变机制——基于皮尔士符号学理论的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娜 吴长安[2] 

机构地区:[1]五邑大学文学院,江门529000 [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00

出  处:《关东学刊》2022年第6期163-171,共9页

基  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横向项目“出版物语言文字差错形成原因研究”(项目编号:72130-73000001)。

摘  要:文章以表情包等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网络示情符号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于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揭示出网络示情符号经由两次符号化的生成机制,以及该种复合符号在面对表意不清问题时,在两次符号化过程中相应的自应变机制;并提出了符号的表意原则,即符号的理据性和规约性只有在动态反比关系中满足确指度/可识别度e的足量要求,才能实现准确的符号表意功能。所以当自应变机制仍不能满足e的要求时,其提高表意效能的方式只能依托于符号化过程后的、对规约性的补充,这种它应变机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规约符文字。

关 键 词:网络示情符号 符号表意原则 理据性和规约性 

分 类 号:TP391.41[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