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家峰[1,2] 李梦晗 Wang Jiafeng;Li Menghan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38-44,148,共8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公共决策视角下重大疫情的应急响应机制研究”(项目号:20VYJ06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公共性是舆论的内在价值,但网络舆论却被认为兼具公共性与反公共性的特征。为何会存在这种公共性悖论,现有的文献并未给出有效的解释。公众性与合理性是舆论公共性的两个基本维度,传统公共领域的开放性与有限性保证了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平衡,而网络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则打破了这种平衡。无限的信息与有限的注意力之间的差距日增,导致不同的观点、议题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博取眼球取代了理性讨论成为诸多网络舆论事件的最终目标。越是能够制造矛盾、夸大事实、渲染情绪,越能够吸引关注,从而越容易成为舆论性事件,而舆论的理性特征却因此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成为网络舆论公共性悖论的根源所在。如何消解这种公共性悖论,成为今后研究关注的重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