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晖[1] 朱源[2] LIU Xiaohui;ZHU Yuan
机构地区:[1]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2]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10872
出 处:《外语研究》2022年第6期75-81,共7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汉学家韩南明清小说翻译的民俗传达与价值建构研究”(编号:20YJA740028);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汉学家明清小说译本的古代礼俗英译与中国价值建构研究”(编号:L21ZD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身为汉学家,派屈克·韩南尤重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关联考证,建构了个性化互文话语网络,激活了中国文学记忆,解决了版本对比、年代鉴定、作者确认等系列难题,重构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时代共性与变迁渊源。这种汉学取向在韩南翻译中同样突显。考察十部译本副文本可见,韩南通过互文显化建构激活了原本携带的“文学记忆”,将读者带回到一个个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现场,让读者在当下文本与先前文本的互动中把握作品的生成轨迹。本研究对于解密韩南汉学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互文倾向与翻译意图,记忆再生与主体选择等问题可以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