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推拿科,济南250021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
出 处:《山东医药》2022年第35期75-77,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202003011417)。
摘 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郄门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PCI后患者348例,随机分为电针组167例、非电针组155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药物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郄门穴,每周治疗3次,共24周。两组治疗后行冠脉造影,记录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S100A4。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或以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随访终点,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 电针组、非电针组分别发生ISR 15例(8.98%)、39例(25.16%),两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电针组血清S100A4水平分别为(515.06±13.24)、(412.07±14.56)ng/mL,非电针组分别为(513.06±14.24)、(510.91±13.01)ng/m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血清S100A4水平降低,且低于非电针组治疗后(P均<0.05)。电针组MACE发生率为10.18%,非电针组为25.81%,两组比较P<0.05。电针组生存时间为(10.11±0.87)月,非电针组生存时间为(7.55±0.64)月;两组比较P<0.05。结论 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郄门穴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A4水平有关。
关 键 词: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电针刺激 内关穴 郄门穴 冠心病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