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机制鸟瞰——以2003年《公约》名录体系的发展现状为中心  被引量:7

A Briefing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cusing on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the Listing System of the 2003 Conven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巴莫曲布嫫[1] Bamo Qubumo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出  处:《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Folk Culture Foru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0)的延伸性成果。

摘  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提供了相关的法理依据、目标基线和行动框架;作为实施该《公约》的《操作指南》,则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逐步细化为可资实操的一整套原则、标准和程序,为各缔约国根据自身国情开展申遗实践制定了共同行动的准则和路线图。由此得以建立并在曲折中不断演进的《公约》三重名录体系一直保有并不相同却互为关联的具体目标,通过13个周期的申报—审查—评审工作累积了丰富的案例、经验乃至教训,进而触发并推动了名录列入机制的全球反思进程(2019—2022年)。考察《公约》名录体系的发展现状,当有助于在认识论层面厘清申遗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观念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论层面矫正保护工作中反复出现的诸多横向问题。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合作 遗产项目 非遗名录 申遗实践 

分 类 号:K890[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