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学宏观理论范式流变及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晓虹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出  处:《新闻与写作》2022年第12期37-44,共8页News and Writing

基  金: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202107003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伴随去西方中心主义的呼声高涨,以及国际传播学理论和中国实践的间离不断加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达已成为国际传播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命题。基于这一出发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传播学宏观理论范式的历史流变,发现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国际传播理论范式的历史流变始终。其次,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推动宏观范式流变的主要动力,发现“宏观情境”“中观组织”“微观个体”构成了推动范式流变的动力网络。其中,时代思潮的嬗变、世界结构性力量的调整和意识形态的博弈构成了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力量;组织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平衡构成了中观层面的系统性力量;关键个体的社会角色和所处位置构成了微观层面的过程性力量。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我国国际传播学宏观理论范式的本土化应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一方面,通过确立“理性的国家主义范式”的基本地位,以锚定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历史主义下的全球主义范式”视角,以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

关 键 词:国际传播学 理论范式 历史流变 本土化 

分 类 号:G21[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