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成旭 史培瑶 王磊 王黎明[1] 董普辉[1] 王春平[1] Cheng Xu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2]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23期75-80,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1904108、U130431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2102110022)。
摘 要:小麦发生穗发芽会使小麦产量大幅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为了了解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的遗传因素,筛选对小麦穗发芽抗性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田间延期收获法鉴定143份小麦遗传材料的穗发芽情况,通过对田间穗发芽小麦粒色、粒型、株高等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发芽率与株高、穗长、小穗密度、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1、-0.179、0.134、-0.012;小麦粒色、粒型、粒质、株高、穗长、小穗密度均与小麦的穗发芽率相关,千粒质量与小麦的穗发芽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颖壳的毛性、穗色与小麦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株型因子为第1主成分,在此主成分中,小穗密度的负值最大,次之为穗发芽率,说明穗发芽率与株高、穗长呈负相关,与小穗密度呈正相关,这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通过聚类分析,按阈值5可将143份小麦品种分为六大类群,穗发芽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第Ⅴ类群>第Ⅵ类群>第Ⅲ类群>第Ⅳ类群>第Ⅱ类群>第Ⅰ类群第1亚类>第Ⅰ类群第2亚类。穗发芽率最低的类群所包含的小麦品种株高明显比其他类群高,分析发现,株高越高,穗发芽率越低,这与上述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所得结论一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