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郁[1] Sun Yu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100086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1期86-90,共5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摘 要:《野草》诞生以来,对于它的读解,吸引了不同群落的人。除了文学家不断谈论它,该作品对于美术界、哲学界的辐射力,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我们在吴冠中、赵延年、裘沙等人的画作中,分明读出鲁迅夫子的某些底色。20世纪20年代,哲学家张申府就模仿《野草》的文体泼墨为文,他是维特根斯坦作品的译者,知道鲁迅的辞章方式,也恰是维特根斯坦欣赏的一种,彼此有相近的地方。张申府认为五四后,鲁迅是最有影响的思想者,他是将其许多作品,当作哲学文本来阅读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8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