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一科,吉林吉林132011
出 处:《淮海医药》2023年第1期106-109,共4页Journal of Huaihai Medicine
基 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21233);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JJKH20200066KJ);吉林市重点医疗卫生创新专项(20190403193)。
摘 要:肱骨近端骨折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损伤,占所有骨折类型的4%~5%,是老年人群排名第三的常见骨折类型。据统计,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患病率超50%[1],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的丢失,可因低能量损伤导致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的患病率或将持续上升,女性群体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肱骨近端骨折通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力通过前臂或肘部向近端传导时,由于肱骨近端颈干角特殊解剖结构,使暴力集中于外科颈从而导致骨折。骨折后,与骨折碎块相连接的肌肉将骨折块向特定方向牵拉形成移位。近年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术及肩关节置换术为主,尽可能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并保留肱骨头的血供,实现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在手术方式选择时,除了考虑骨折移位情况、骨折间成角畸形等因素外,为了避免术后内固定物失效和并发症的发生,在伴有内侧柱粉碎或骨缺损时,可通过不同的植骨方法重建内侧柱,以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坚实性能。本文就肱骨近端解剖学研究的进展、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和植骨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方面作一综述,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相应的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0.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