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不同缝合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边燕飞 章小丁 陈杨蓓 

机构地区:[1]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浙江诸暨3118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2年第24期4763-4766,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不同缝合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此类手术缝合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实施腹腔镜下切除子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完毕后阴道残端的缝合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经阴道置洗耳球充分显露阴道断端后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患者经阴道置入手术手套扩张阴道残端后行连续缝合。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年内阴道相关并发症情况、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肌力、阴道顶端脱垂分级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采用性功能(FSFI)量表对性生活质量评分,分析不同阴道残端缝合方案利弊。结果对照组残端缝合时间、缝合时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及缝合后阴道排液时间分别为(12.83±8.14)min、(18.34±7.57)ml、(9.51±2.58)d、(124.57±18.37)min及(13.67±4.28)d;观察组残端缝合时间、缝合时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及缝合后阴道排液时间分别为(12.57±8.09)min、(17.89±7.49)ml、(9.37±2.43)d、(122.84±18.19)min及(11.38±3.12)d。两组患者残端缝合时间、缝合时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的手术时间、缝合后阴道排液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息肉、切口疝、感染及瘘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23.68%、13.16%、5.26%、2.63%及2.63%;观察组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息肉、切口疝、感染及瘘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1.36%、6.82%、2.27%、2.27%及2.27%。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息肉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FSFI的性高潮、性交痛及性生活满意度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

关 键 词: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缝合 洗耳球扩张阴道残端 手术套扩张阴道残端 阴道相关并发症 盆底功能 性生活质量 

分 类 号:R713.42[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