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苕子的生物学特性及采种技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立明 

机构地区:[1]信阳市平桥区甘岸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出  处:《河南农业》2022年第34期10-10,共1页

摘  要:毛叶苕子又被称为毛叶紫花苕子、毛巢菜、茸毛苕子、假偏豆等,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传入我国。我国20世纪60年代又引入苏联苕子、土库曼毛叶苕子、罗马尼亚苕子等,主要种植在淮河、黄河、海河流域。一、生物学特性毛叶苕子为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播种后萌发的子叶留在土中,胚芽出土后长成茎枝和羽状复叶,尖端有卷须;主根粗壮,根系入土最深可达2 m,侧根较多,根部多须状,长有扇状根瘤;茎上茸毛较多,生长节点上的茸毛多且呈灰色,茎呈方形且粗壮;叶片上有茸毛,叶背面茸毛比正面多,叶面深绿色,托叶戟形,卷须;花呈蓝紫色,萼斜钟状,有茸毛;荚果横面扁圆,每个荚果内有种子2~5粒;毛叶苕子分枝能力较强,距地表10 cm处一次分枝,可分出15~25枝;二次分枝能分出10枝以上。

关 键 词:毛叶苕子 分枝能力 深绿色 毛苕子 采种技术 生物学特性 紫花苕 蓝紫色 

分 类 号:S54[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