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刁生富[1,2,3] 吴选红 Diao Shengfu;Wu Xuanhong
机构地区:[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佛山市网络空间研究院 [3]国家生态大数据研究院 [4]广东理工学院
出 处:《青年探索》2023年第1期23-33,共11页Youth Explora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孪生虚拟空间的伦理研究”(项目编号:GD22CZX0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孪生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项目编号:GD21CZX03);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数字孪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研究”(项目编号:2021GXSZ095)。
摘 要:智能社会到来是人工智能聚集性发展与广泛性渗透的结果,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与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且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结构嵌套与协同发展。智能社会具有三元空间并存、深度智能化和人机共生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代青年的发展而言,智能社会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同时青年也面临新的适应难题、就业压力和发展挑战,具体体现为智能社会对当代青年发展的正向与逆向塑造作用——既促进青年实现沉浸式发展、自由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同时容易导致部分青年受到思维约束、遭遇阶段性的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怀疑自身的价值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智能社会对青年发展的正向塑造作用,并尽可能减少其逆向塑造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年需要从智能意识、智能知识、智能思维、智能技能、智能实践和智能伦理等方面切入,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素养,以在智能社会中获得更好的适应和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0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