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 [3]云南省医药公司,云南曲靖655000
出 处:《中成药》2022年第12期4004-4008,共5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60737,81760741,81760775);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专项[2017FF117(-003),2017FF117(-025),2018FF001(-050),2019FF002(-051)]。
摘 要:目的探讨乌梅丸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药效作用。方法右旋糖酐致痒实验观察乌梅丸对小鼠瘙痒的抑制作用;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对BALB/c小鼠背部皮肤和右耳耳片进行反复刺激,复制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乌梅丸高、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小鼠背部皮肤皮损变化、右耳耳片肿胀度,计算小鼠脏器系数,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损组织IL-4、IL-5、IL-13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总IgE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各剂量组小鼠的抓痒发作次数减少(P<0.05,P<0.01),脾脏系数降低(P<0.05),受损皮肤角化不全,皮肤表皮、真皮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减轻,真皮层中肥大细胞募集得到抑制,受损皮肤中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降低,血清IgE水平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可缓解特应性皮炎小鼠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肥大细胞的浸润,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降低IgE水平,来发挥干预特应性皮炎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