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候动力降尺度——从1/4度到公里尺度  被引量:5

Regional climate dynamical downscal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From quarter-degree to kilometersca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艳红 许建伟 张萌 刘朝阳 但婧瑜 Gao Y;Xu J;Zhang M;Liu C;Dan J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上海200438 [2]上海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200438 [3]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200438 [4]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常德415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年第12期2342-2352,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1031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200601020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交叉团队”重点实验室专项计划项目(编号:xbzg-zdsys-202102)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拥有全球除南北极外最大的冰冻圈,是亚洲九大河流的发源地.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据预测,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到21世纪末,大部分冰川和冻土将消失,淡水资源大幅减少,而全球22%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依赖于来自青藏高原的淡水资源.这些环境变化引起了全球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全球气候模拟结果在青藏高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准确认知水安全危机造成干扰.基于大气动力学和物理学过程,动力降尺度可以比全球模拟更准确精细刻画地表状况,从而更准确模拟和预估区域或局地天气和气候信息.随着超级计算性能的提升,动力降尺度模拟的水平分辨率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公里尺度.本文首先介绍了青藏高原动力降尺度研究的起源和从1/4度到公里尺度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青藏高原公里尺度的动力降尺度模拟的优劣.其次,评述了青藏高原气候动力降尺度的主要陆面影响因素和高原特色陆面模式的研发进展,指出改进陆面模式,提高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是提高动力降尺度模拟性能的有效途径.最后,对青藏高原超高分辨率气候动力降尺度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气候动力降尺度 陆面过程 

分 类 号:P46[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