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骆群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出 处:《法治论坛》2022年第2期289-294,共6页Nomocracy Forum
摘 要: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其中增设第253条之一,专门对有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制,从而开创了刑法对有关个人信息犯罪予以规制的先河。1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其进行了完善,将之前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合并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行为包括: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关 键 词:公民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修正案(九)》 《刑法修正案(七)》 客观行为 犯罪行为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犯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