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垚 YANG Yao
机构地区:[1]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835000
出 处:《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3-17,共5页Journal of Wuhan Public Security Cadre’s College
基 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冤案视域下的司法公信力与法治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7SFB5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法理内涵研究”(项目编号:XJ2020G296)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制度在显露出背离人权保障与效益最佳原则、背离刑罚教育功能与历史发展规律等传统流弊时,还出现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不相契合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对死刑制度予以逐步废除,就具有了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哲学等多视域的正当性,而死刑制度的逐步废除还可为我国未来刑罚制度的深层次改革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3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