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宝玉
机构地区:[1]深圳实验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1期114-116,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不仅仅是困扰莎士比亚戏剧中哈姆莱特的个人问题,也不单单是专属于西方世界的哲学命题。其实在我国就有一位忧愁忧思的古代先贤已经在用其一生来思索和诠释同样的生死问题,他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关于“去与留、生与死”的探讨是屈原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而其中以《渔父》最为突出。本文将以《渔父》为例,试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探究文中关于“去与留、生与死”的主题是如何展现的,最后揭示屈原在面对生死选择时的思想活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