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舞论》与汉画像石中的“味论”研究  

A Study of the "Taste Theory" in Indian Natyasastra and Chinese Stone Portrai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越 Zheng Yue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艺术科技》2022年第22期58-60,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论汉画像石中的‘味’及其第二语言研究——以印度舞论为参考”成果,项目编号:KYCX22_2775。

摘  要:文章以印度梵语文学《舞论》为理论支撑,寻求有关汉画像石研究的新切入点。研究汉画像石对人物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动作的塑造,探讨汉代人在刻绘时是否已经将“戏剧表演”的意味隐匿其中。在汉代画像石墓葬中,所刻画的乐舞百戏及相关场景明显将死者置于观众角度,其中的表演流露出刻意的戏剧感情成分,而人事故事则因具有特殊的教化意义得到了更深入的塑造刻画。由于两汉时期缺少有关戏剧表演的专门论述,因此文章从印度著名且完备的理论入手,挖掘汉代画像石对戏剧研究的价值。

关 键 词:汉画像石 第二语言 “味论” 《舞论》 

分 类 号:K879.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