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氯胺酮检测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云亮[1] 胡耀东 马楠 鲁玺龙 廖平文 孔金明[2] 

机构地区:[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3]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100032 [4]兴国县公安局,江西兴国342400

出  处:《毒理学杂志》2022年第5期448-455,共8页Journal of Toxicology

基  金:北京市现场物证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2020CSEEKFKT08);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9-29)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摘  要:氯胺酮(Ketamine)化学名2-氯苯-2-甲基胺环己酮,是一种精神疾病类的药物,通常为白色粉末,故俗称K粉。1962年,氯胺酮首次在美国合成,主要用作麻醉药,并首次作为高效麻醉剂应用于越战时期的外科手术中。此后,在美国K粉逐渐被用作精神消遣药物活跃于一些通宵娱乐场所,其使用人群多为青少年群体。2000年K粉流入中国内地,国家将其列为毒品范畴。截止2013年底,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累计登记K粉吸毒者19万人,人数仅次于海洛因与冰毒[1]。较前几年比较每年增长幅度达11%[2]。

关 键 词:氯胺酮 法医毒物学 色谱检测法 电化学传感器 

分 类 号:R114[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