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之“歌”建构——重审1930年代《新诗歌》的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长安[1] 扈琛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1期169-174,共6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186)。

摘  要:20世纪初,新诗坛对旧诗格律的质疑,诗人韵律美、音乐美观念的淡化,加之纸媒文字化传播形式等,导致新兴的白话自由体新诗之“诗”与“歌”相分离。30年代初,中国诗歌会意识到“歌”对于新诗艺术建构的重要性,在其机关刊物《新诗歌》中提出“新诗歌”口号,在观念上重视朗读、歌唱等“歌”性,倡导新诗之“诗”与“歌”的融合;在创作中,借鉴歌谣、戏剧的形式,推动新诗“歌”的实践。“新诗歌”观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五四以来新诗重视“诗”而轻视“歌”的状况,为建构新诗之“诗”与“歌”之诗性关系提供了历史契机。然而重视“歌”的初衷,主要是加强新诗介入时代的功能建设,未能就“诗”与“歌”之关系做深层次诗学探讨,在创作上简化为“歌谣化”“戏剧化”实践,致使“新诗歌”观念的内在诗学价值未能在诗性创造维度得到应有的彰显。

关 键 词:中国诗歌会 《新诗歌》 新诗歌运动 “歌”性建构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