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冲 Xu Cho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年第6期5-23,共19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中国纪念活动中的中国共产党肖像政治研究(1949—1956)”(20YJA770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中国初期,在“一边倒”以及“中苏友好,学习苏联”的重大政治议题框架下,中共着力构筑以苏联领袖像为中心的肖像政治。经由规范制备、仪式操演和轮换调适,苏联领袖像乃至新中国肖像政治的基本仪规得以确立,个中政治象征意涵得到释放,中共象征政治诉求也渐趋达成。然而,中共肖像政治及其“新传统”的形塑,迅即受到苏共二十大及其之后中苏关系演变的深刻影响。尽管在恪守原则的基础上,中共对肖像政治和中苏关系屡加调适,但中苏彼此间还是由渐生分歧走向最终裂变。统观新中国初期肖像政治历程,它既曾参与建构中苏友好关系,亦能直观鉴证中苏关系转轨。这说明,中共借助对苏联领袖像的政治操演,确实可以进行“政治的联想”,抑或征兆“政治的冲突”,并借此为新中国政治发展提供着既可视又可靠的“历史的证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