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22年第9期16-20,共5页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摘 要:为研究淮沭新河水利枢纽围堰防渗墙结构入岩深度的设计问题,采用三维渗流对比计算方法,探讨了防渗墙不同入岩深度下流态与流场分布特征。研究获得防渗墙入岩一定深度下水头等值线、孔隙水压力以及浸润线等流态分布特征均优于防渗墙底位于基岩表面的方案。研究防渗墙不同入岩深度下围堰渗流特征可知,入岩深度愈大,围堰单宽渗流量愈低。但是,入岩深度并非越大越好,在深度8.0 m,后单宽渗流量降幅趋缓,其中导流量180.0 m^(3)/s下,入岩深度8.0~12.0 m和0.0~8.0 m时,单宽渗流量分别平均降低了7.1%和26.5%。导流量愈大时,围堰单宽渗流量以及防渗墙底渗透坡降均增大。入岩深度愈大,防渗墙底渗透坡降并不是一致性递减,而是在深度10.0 m和12.0 m方案下呈较大增幅。基于围堰防渗墙流态与流场计算结果,防渗墙入岩深度8.0 m为最优设计方案。
分 类 号:TV139.14[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