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融资中信用担保的功能异化与治理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景欣 陈耿宣[2] 李雨珈 

机构地区:[1]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200092

出  处:《农村经济》2022年第12期28-38,共11页Rural Economy

基  金: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农村土地金融创新实践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编号:CXJJ-2016-383)的研究成果。

摘  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是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重点。农地融资试点中注重发挥社会关系的主导或辅助作用,综合运用了关系型融资与交易型融资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弥补土地经营权单独抵押的不足。信用担保中不同社会关系的分化与组合,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都将优化农地与资本的要素配置。但实践中社会关系变异,权利义务配置欠妥,潜规则盛行,容易导致信用担保偏离原有目标,这种功能异化源于社会关系特性、主体认知偏差、激励约束机制不全、制度供给不足等因素。我国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让信用担保回归服务乡村振兴融资的本位,从理念、机制和制度等层面治理不同信用担保模式;发挥公法与私法的指引、价值导向与规制作用,规范担保交易、担保机构和担保市场,促进信用担保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农地融资 信用担保 关系型融资 功能异化 治理 

分 类 号:D912.28[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