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农民画的历史逻辑——以户县农民画为例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小刚[1] 董碧娜[1] 贺丽娟[1] 段景礼 

机构地区:[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出  处:《南方农机》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西安鄠邑文化探赜与传承研究”(21JK0044);陕西乡村振兴研究院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鄠邑区文化旅游规划及传播策略研究”(22ZC007);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研究专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以鄠邑文化为例”(ZY20B07)。

摘  要: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合其形成的土壤,即有一个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地方。其次是这种传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方式,逐渐积淀于农民的深层意识,进而和农民特有的气质相作用,形成体现农民群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课题组从户县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农民画的社会学意义、农民画的思维方式、农民画的美学内涵、农民画的美学贡献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果表明,农民画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的合理部分,使其具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审美面目,便于融合到中国大文化中去,并被社会所接受,为群众所喜爱,为专家所欣赏,在中国美术格局占有一席之地。

关 键 词:农民画 户县 艺术 文化 

分 类 号:J21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