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永钦 申斌 GUO Yongqin;SHEN Bin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006 [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广州510635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49-60,167,168,共14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92);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成果。
摘 要:从“均平”的角度,可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赋役史中政治理念、制度设计和技术性知识三者的深层联系。首先,不同于无差别的平等、平均,以差等为前提的“均平”才是传统中国的秩序正义观念,也是合理的财产分配、赋役征发的出发点。其次,“均平”的实践方式随社会经济环境变迁而改变,在制度上也从财产合理分配向税制公平设计转移,从追求最理想状态向重视实践中防弊转换。最后,传统算学也发展出与实践均平观念相对应的计算技术:秦汉时期已有按差等的比例系数进行分配运算的“衰分”问题,至迟在宋代进一步发展出“鼠尾”法,这些都是明清以后“均平”计算的原始雏形。
分 类 号:D691[政治法律—政治学] F129[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