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91-200,共10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片特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稳定脱贫良性互动机制”(20BJL08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1JD079);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赣州市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21DQ27);江西省社科规划专项研究课题“奋力推动新时代江西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22ZDZX021);江西省“四个一批”人才支持项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跟踪评价研究”(2019)。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利用技术赋能释放出均等化的市场机会,重新统筹城乡关系,并使得多元化、大众化的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可有效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信息惠农的作用。要实现数字乡村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应从数字乡村对“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政治、乡村主体”五个维度的赋能机理出发,明晰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直面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源性阻碍、要素支撑不足、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构建“产业优先机制、协同联动机制、要素支持机制”等机制并进行优化,构建与数字技术相匹配的高效平台与能有效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