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守森[1]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艺术广角》2022年第6期30-42,共13页Art Panorama
摘 要:我国汉语中的“忏悔”一词,源出佛教,意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1]。从心理机能来看,忏悔实际上是人类有史以来,随着理性意识的觉醒,基于羞耻感的一种生命意识,如同孟子讲过的“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因而忏悔亦是人类寻常可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心理意向,忏悔大致又可分为人性忏悔、人格忏悔与人生忏悔三种类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