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3]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出 处:《新闻记者》2022年第12期3-15,96,共14页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03)的成果;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预研项目基金的资助。
摘 要:在去中心化的、海量信息的环境下,主流民主理论中的信息自由迷思需要被重新审视,并在实质性意义上和实践层面上予以评估。面对公众碎片化、舆论冲突化,社会心理激烈化和极端化的现实境况,人们信息行为的自由性和高度能动性,显然不再具有天然的正义性。正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中,信息茧房作为网络空间中一种具体的、常见的、产生实际政治效应的信息实践形态,需要认真予以考察。本文即是针对当前中国网民的信息茧房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消费习惯展开的描述性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中信息茧房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且与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密切关联;信息茧房效应存在着教育失灵的现象,即较高教育水平不仅未能有效降低个体的信息同质化和狭窄化程度,反而产生了显著的强化效应。本文据此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宜更新其内容,注重对信息识辨能力和信息适应与包容能力的培养;针对教育失灵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和全球话语不平等的形势下,加强社会共享信念体系的培养是应对复杂信息环境的现实方案,而信念体系的培养需要依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说来形成完整、深入的说明性的阐释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