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文波 牟贵生 刘黎宏 石杰 李闯兵 王伟 张亚强 时培晟 薛云 高秋明
机构地区:[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甘肃兰州730050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3年第2期170-172,183,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基 金: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资助项目(21JR7RA016);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7RA003)。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搬移过程中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架佩戴时间对针眼感染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2例胫骨骨搬移患者资料,其中男87例,女35例;年龄27~71岁,中位数年龄43岁;创伤性骨缺损29例,感染性骨缺损87例,畸形矫正6例。根据穿针位置,分为近端环组、搬移环组和远端环组;根据外固定针类型,分为全针组和半针组;根据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分为1年以下组和1年以上组。分析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对骨搬移过程中针眼感染的影响,探讨针眼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近端环组感染率为23.7%,搬移环组感染率为18.9%,远端环组感染率为1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针组感染率为17.6%,半针组感染率为1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佩戴小于1年组感染率为10.6%,大于1年组感染率为1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搬移期间针眼感染与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固定架佩戴时间有关,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针眼感染发生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