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鹤舞鄱阳,百兽栖武夷 在湿地与山地,探寻江西的生物多样性  

Wildlife: Biodiversity Conserved in Jiangxi's Primitive Forests and Wetland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第2期46-47,共2页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摘  要:江西省三面环山,北部的阳湖与长江相连。湿地与山地,既定义了江西的地形特点,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鄱阳湖是东亚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冬季,100余种候鸟陆续集群从北方繁殖地飞抵鄱阳湖,种群数量能达到70多万只。同时鄱阳湖也是“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中重要性首屈一指的湿地,是许多珍稀鸟类的种群底护所。以极危物种白鹤为例,每年阳湖的越冬白鹤可达5000余只,占这一物种全球种群的90%,此外还有全球80%的鸿雁、50%的东方白鹤、30%的小天鹅和15%的白枕鹤……冬季散布于湖区的碟形湖,以及湖泊边缘的水陆交错带,为有着不同食性和生态位偏好的候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是种类繁多的候鸟选择这里越冬的原因,造就了鄱阳湖冬季雁鸣鹤舞、群鸟翔集的壮观景象,让这里成为江西省的“生态名片”。与鄱阳湖相比,江西东北部的武夷山地则有些默默无闻。提及武夷山,人们大多会想到江西的邻省福建,原因之一是江西的武夷山西北坡险峻陡峭,多深谷崖壁,加之历史上赣闽古道的衰落,使得这里人迹罕至,然而环境的闭塞也让江西武夷山保留了我国东南地区罕见的完整亚热带山地森林,复杂的山地小气候和环境垂直异质性为500余种鸟类、兽类以及两栖爬行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底护所,可称之为武夷山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而栖息于武夷山,以及我国西南山地和中国台湾山地的一些鸟类在演化上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也启发着鸟类学者去尝试追溯它们随着更新世气候波动进行地理扩散的过程,以及物种演化的历史。江西省自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村村“植樟、爱樟、护樟”的传统,让江西拥有大量枝繁叶茂的古樟树,“江西第一树”曾经底护着这里的居民,而今又在江西省的产业升级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 键 词:物种演化 越冬地 繁殖地 白枕鹤 亚热带山地 水陆交错带 东方白鹤 武夷山脉 

分 类 号:Q95[生物学—动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