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乡村之忧”与农民文化主体生成的历史背景——以农民画的文化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1

One Hundred Years of‘Rural Worries’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Farmers’Culture Subject——Centered on the Cultural Practice of Farmer Painting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绍宗[1] HU Shao-zong

机构地区:[1]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出  处:《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中国七十年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性及现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BSH098。

摘  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中,百年中国关于乡村之忧伴随着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知识分子将乡村与国运相连,在国家的痛楚和希望中重新打量乡村并发现了乡村。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的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是有识之士报效国家的民族心理的起点。因而忧乡村,建设乡村,再到今天的振兴乡村,这个过程成为理解新生共和国农民文化主体成长的历史过程。它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全过程,并随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提出而出现。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身份是在新中国国家建设和农民的互动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它的文化主体性存在包含在中国农民的主体意识的成长过程之中,并为农民文化主体价值的彰显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参考。

关 键 词:乡村之忧 中国农民画 文化主体性 农民文化现代化 

分 类 号:J21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