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章旻辰 ZHANG Min-chen
出 处:《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北京大学“未名学者”项目。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细读《诗八首》建立一种更有“整体感”的解读模式。通过把握诗作时间意识与人称功能的二重性,以及二元的语词形式,可以提炼出某种“辩证”的美学。同时,这种“辩证”还构成了诗歌的写作装置,具有文本生产的自足性,进而显示出《诗八首》的元诗性质;这一装置体现出诗人言说普遍经验的努力,也同时造成了诗歌经验的促狭和封闭。在1940年代的总体战时语境中,以“辩证”装置安顿主体无疑是具有反讽性的;文本中“永青的巨树”也提示了这一装置是“(唯物)辩证法”思维反讽性的变形。到了40年代中后期,穆旦的写作则加入了一种“杂文诗学”的路向,时代与历史更具体、切实地参与诗歌生产,使其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活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