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理渊 李苗发 王芳[1,2] 刘宏[3] 蔡炳贵[1,2,4] JIANG Liyuan;LI Miaofa;WANG Fang;LIU Hong;CAI Binggui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福州350117 [3]云南大学国际喀斯特联合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117
出 处:《第四纪研究》2023年第1期310-311,共2页Quaternary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2213和4166114402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共同资助。
摘 要:早在1926年,Allison[1]就报道了美国宾州Bears Cave石笋的层状生长特征;1960年,Broecker等[2]报道了美国加州Moaning Cave一个覆盖了人类股骨的钙华,该样品有1206个可识别的和200个被掩盖的环状韵律层,经放射性碳同位素定年,被认为这些韵律层为年层,可能反映了沉积方式的季节性变化;1993年,Baker等[3]通过微层计数与铀-钍定年,发现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首次验证了英国石笋荧光微层是年纹层,其发光强度可能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并指出显微发光层可能是由上覆土壤的腐殖酸和富里酸的激发引起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