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上海党史与党建》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 金: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早期建构研究(1919—1927)”(20CKS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关 键 词:留法勤工俭学 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 心灵轨迹 信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