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化湿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姚红莲 郭琴 姬娜[2] 章练红[3] 

机构地区:[1]杭州市临平区中医院,浙江杭州311106 [2]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浙江杭州311106 [3]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年第2期346-34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局公益性应用研究项目(2019GZ39)。

摘  要: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主要由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主要为蛋花样便或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多,可伴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者会出现酸中毒和脱水[1-2]。发病机制为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原体致小肠微绒毛肿胀,促使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影响小肠水分和电解质回收的功能,造成大量肠液聚集,同时乳糖分解障碍,肠道渗透压增加,水液集聚加快,以此形成稀水便[3-4]。

关 键 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水样便 血清炎性因子 轮状病毒感染 儿科疾病 清肠化湿方 肠黏膜上皮细胞 酸中毒 

分 类 号:R272[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