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伟杰[1] CHEN Weijie
机构地区:[1]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101
出 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17,86,共18页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一般项目“中国社会工作循证实践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研究”(编号:18BSH15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过去20余年中,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范式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西方,虽然循证社会工作同时指向宏观与微观层面,但专业社群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临床社会工作,并且有关宏观循证实践的讨论大多是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分析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具有回应宏观实践重要性、体现专业价值与伦理要求和破除科学化与专业化过程中的类型固化等方面的显著意义,并以西方的社区发展这一宏观社会工作领域为例,从科学方法和社会理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方面,本文从循证方法角度梳理了已往研究所聚焦的宏观问题具体化、保真度、评估及证据可及性等方面的特点、挑战与应对策略,阐明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指明了社区发展领域的循证实践在推进社区发展等方面都与社会理论紧密关联,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需用社会理论的视角来澄清结构层面的相关议题,从而为科学方法的运用奠定方向性基础。上述双重视角使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兼具公正与科学之特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