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世菊 赵海荣[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同大学

出  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年第1期I0016-I0016,共1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魏平城虚拟现实的原真性复原及景观活态化展示研究”(编号:20YJCZH248);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旅融合视阈下北魏方山永固陵园数字化复原和传播研究”(编号:2020W112)。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信息,对于我国来说,传承与发展非遗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然举措。如今,我国非遗保护已经进入3.0时代,基于非遗传承的理念与实践革新的持续推进,用文化旅游实现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正在被实践检验。在此背景下,从地理角度探讨非遗旅游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刘敏和王萍在其所著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一书中指出,基于非遗资源的旅游项目开发有着极强的地域性,各项旅游规划都需要在特定区域环境下展开。

关 键 词:旅游项目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非遗传承 特定区域 持续推进 非遗保护 发展与繁荣 

分 类 号:F592.7[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G12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