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萌 张海珠 邬小红 张弦飞 周浓 ZHANG Meng;ZHANG Haizhu;WU Xiaohong
机构地区:[1]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2]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三峡库区道地药材绿色种植与深加工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重庆404120
出 处:《浙江农业科学》2023年第3期613-616,共4页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cstc2018jscx-msybX0367)。
摘 要:以4个来自不同种源地的浙贝母为研究对象,在重庆市万州区进行引种栽培并通过设置不同株行距,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产量、净产量及总生物碱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对同种源浙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产量、净产量及总生物碱畦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南通种源外,其余3个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均是RS2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219%、0.223%、0.189%;4个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产量和净产量均是RS1组含量最高,分别为2507.072、2979.382、2671.450、2181.096、1435.720、1792.952、858.688、1110.357 g;南通、奉节和磐安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总生物碱畦产量依次为RS1>RS2>RS3>RS4,宁波种源浙贝母总生物碱畦产量依次为RS2>RS1>RS3>RS4。10 cm×25 cm(RS1组)为适合栽培间距,能够提升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而提高浙贝母品质,且磐安种源的浙贝母适合在万州引种栽培。
分 类 号:S567.231[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4.1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