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权 袁莎悦 梁怡佳 赵侃 邵庆丰 张振球 朱军吉 孔兴功 汪永进 蓝江湖[5] 程海[6] 夏程尉 李毅 Wang Q;Yuan S;Liang Y;Zhao K;Shao Q;Zhang Z;Zhu J;Kong X;Wang Y;Lan J;Cheng H;Xia C;Li Y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 [2]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3]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通226007 [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5]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 [6]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西安71005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02200、42071105);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编号:SKLLQG192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JQN20190053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stc2020jcyj-msxmX0598)资助。
摘 要:由于缺乏可靠的降水记录,东亚季风区轨道尺度降水变化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葫芦洞一支230Th定年石笋的多指标(δ18O、δ13C、Sr/Ca和Mg/Ca)记录.该记录重建了340~261kyr BP区域水文气候历史,大致覆盖了倒数第三次冰期.δ18O记录主要受控于岁差周期,表明东亚夏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响应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δ13C、Sr/Ca和Mg/C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受共同的影响因子控制,即局地水文变化.因此它们的第一主成分可以作为反映区域降水变化的代用指标.这一综合记录与黄土高原降水记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即在倒数第三冰期季风降水逐渐减少,与全球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叠加在此长期趋势上,三个湿润时期响应于高太阳辐射,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受全球冰量和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冰盖扩张和太阳辐射降低导致经向温度梯度提高和西风带的南移,从而缩短了梅雨和夏季降雨持续时间.降水重建与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表明,后者主要反映与季风环流相联系的东亚夏季风总体强度,但不直接反映洞穴地点的降水量变化.
关 键 词:葫芦洞 石笋记录 倒数第三次冰期 东亚夏季风降水
分 类 号:P422.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339[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