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1064nmNd:YAG激光治疗1039例太田痣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金娥[1] 张倩[1] 亢寒梅 张荣利[1] 张晓[1] 张洁瑜 李凯[1] 

机构地区:[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出  处:《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年第3期175-178,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摘  要:太田痣(nevus of Ota)是一种亚洲地区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性疾病,1939年由日本医生Ota首次报告^([1]),并将其命名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其好发于黄种人及其他有色人种,罕见于白种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0.6%^([2])。皮损多发生于面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还易引起患者的精神创伤^([3])。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基于患者皮损颜色、病程及部位等因素可选择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如Q开关694nm、755nm及1064nm激光等,但对于患者个体如何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尚未见大样本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采用Q开关755nm和(或)1064nm激光治疗的1039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关 键 词:太田痣 755 nm 1064 nm 临床疗效 

分 类 号:R758.51[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