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510405 [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2期315-318,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进行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脱落2例,剩余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燥湿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体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的水平。运用疲乏调查量表(Piper)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记录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TH较治疗前降低,Cor、FT3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ACTH比对照组低,Cor、FT3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感觉、情感、行为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燥湿法对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有助于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激素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