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先科
机构地区:[1]郑州师范学院 [2]郑州师范学院院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黄河故事》(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版)在篇幅与规模上不是一部鸿篇巨制,但就其内涵与蕴意而言却有鸿篇巨制的气象,实现了以小见大的美学效果。从小说美学的一般规律而言,小说的叙述规制虽然并不一定与叙述效果成正比关系,但要以较小的规制实现气象万千的美学效果实非易事,除非小说具有别具匠心的构思与体制安排。《黄河故事》之所以能够实现以小见大的效果就完全仰赖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在叙事和修辞上的独特安排。第一,“我”同时作为叙述人、主人公、隐含作者、作者的复合身份在叙事和修辞两个层面起到了榫接故事因素与作者话语,架通经验写实和隐喻体系的作用,让“故事”具有了超越故事的深邃寓意。第二,将“农民进城”和“知识者返乡”两个故事模式有机结合,扩展了小说的社会与文化空间。第三,小说的“代序”与“代后记”作为“副文本”,与“正文本”构成的互文关系,加强了小说的隐喻功能,黄河形象得以建构起来(正文本中的隐喻形象是“河南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8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