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派筝乐沿“海上丝绸之路”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研究(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岚岚[1] 

机构地区:[1]广西艺术学院

出  处:《乐器》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基  金: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中国南派筝乐沿“海上丝绸之路”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研究》,项目编号:YB202204。

摘  要:(接上期)(二)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例。上世纪初,以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为主体的南方筝乐随着大量的东南沿海移民传入东南亚国家。中国与马来群岛在汉、唐、宋时已有经贸往来。明朝时人口迅速膨胀,但政府禁海闭关锁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渔民生活十分艰难,因此东南沿海的许多福建、广东人只能下南洋寻找出路。1840年清代鸦片战争结束,在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后,清朝廷允许民众前往海外谋生,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亦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去马来半岛种植、挖矿、开拓疆土。

关 键 词:人力资源 《北京条约》 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 英国殖民者 东盟国家 下南洋 闭关锁国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J632.3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