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文学学与世界文学批评”笔谈  被引量:2

Chinese African-Literaturaology and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A Discussion by Wri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良功[1] 黄晖[2] 郭英剑[3] 生安锋[4] 尚必武[5] 李保杰[6] 张帆 陆怡玮[8] 刘略昌 綦亮[10] 高静 叶晓瑶 LUO Lianggong;HUANG Hui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3]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4]清华大学外文系 [5]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6]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7]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8]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9]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0]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1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山东外语教学》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非洲与非裔文学研究”专题(主持人:王卓)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发生了明显的范式转移。一方面,世界文明互鉴成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宏大文化视野。研究对象不再囿于英美文学,而是渐次拓展到爱尔兰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印度文学、东南亚文学、非洲文学和加勒比文学等。世界文明互鉴的巨大张力将文学研究者的目光从舞台中央的英美文学挪开,转向其他国度和民族的文学传统和文学作品,以比较视野,从文学的角度为“文明的力量”提供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非洲文学研究在我国异军突起,世界非裔文学被学界重新审视,并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另一方面,以非洲文学和非裔文学研究为代表的中国外国文学学者,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视角的批评路径,打造具有中国立场的批评话语,摆脱了西方20世纪末形成的基于多元文化主义和差异政治的族裔文学批评方法的窠臼,形成了中国学者的创新性理论和实践。例如,朱振武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系列文章,提出“三大流散理论”“非洲性理论”,建构了以“文化共同体”为中心的“中国非洲文学学”理论。而对于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非裔文学,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学者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跨学科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世界非裔文学的美学特色、历史意义和现实维度。

关 键 词:非洲文学 澳大利亚文学 文学研究者 非裔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 文学批评 多元文化主义 

分 类 号: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