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人称代词+了”结构形成过程考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儒昊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3年第10期118-120,133,共4页

摘  要:“反了+人称代词+了”结构不同于一般的“V了O了”结构,其特性主要表现为动词“反”与宾语位置的人称代词无法直接组合,且呈现出“动作+施事”的语义关系。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该结构经历了“施事+反了”“反了+施事”“反了+人称代词”“反了+人称代词+了”形成过程;同时“反了”也经历了主观化过程。从形成机制来看,整个“反了+人称代词+了”结构是说话人为了凸显重要信息,依据“V了+人称代词+了”结构类推形成易位句形成的。

关 键 词:“反了+人称代词+了” 双“了”句 类推机制 主观化 

分 类 号:H146[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