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海大学医学院,西宁810001 [2]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西宁810007
出 处:《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
基 金:青海省2022年创新平台建设专项项目(2022-ZJ-T01);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高层次卫生引进人才(崔巍)专项”项目。
摘 要: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是一种黏膜表面定植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光滑念珠菌是仅次于白念珠菌的念珠菌病相关第二大病原体[1]。其高发病率与HIV、肿瘤、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有关,人口老龄化和侵入性治疗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光滑念珠菌与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对宿主细胞及医疗器械黏附性、生物膜形成、逃避宿主防御、复制性老化、分泌水解酶(包括蛋白酶、磷脂酶、酯酶和溶血素等)等,在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此外,光滑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具有普遍耐受性,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3]。由于致病性与耐药性的完美组合,使光滑念珠菌感染呈现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药率高”的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4]。本文就光滑念珠菌致病相关毒力因子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分 类 号:R379.4[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