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2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23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基 金: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筑科合同[2019]9-2-10号。
摘 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体外实验验证土荆皮对浅部真菌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出土荆皮的有效成分,并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疾病靶点,并与药物靶点作交集,得出土荆皮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对有效靶点进行PPI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土荆皮醇提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土荆皮有效成分7种、靶点109个、疾病靶点421个,其中土荆皮治疗浅部真菌病的靶点有17个。PPI分析得出IL2、HSP90AA1、NOS2等为核心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治疗靶点主要与缺氧反应、蛋白质转运的调节、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正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和CLRs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相关。体外实验显示,土荆皮的醇提物能够抑制红色毛癣菌的菌丝及孢子生长,对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为1.562 mg/mL。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以及体外实验证实了土荆皮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和多途径对浅部真菌病产生治疗作用的,这为土荆皮的开发以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