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怀胜[1] Li Huaisheng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11期21-35,共15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ZD209);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研究成果。
摘 要:网络犯罪的产业链形态与网信监管的高度复杂性为该领域的行刑衔接提出了严峻挑战,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即是突出表现。权力的监督制约是行刑衔接机制的核心要义,“衔接”就是要打破权力运作的闭环。在网信监管领域,行政违法线索转化率低、案件处置结果变相分流、行政执法能力与行刑衔接需求不匹配等行刑衔接问题的表象原因是规范体系的权威性不足、行政执法的闭合性特征、监督激励机制双重匮乏等,深层原因在于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虽然注重犯罪前端的行政治理,但是对行政执法主体的协同性要求不足,因而无法更好实现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行刑衔接。对此,应当从权力分工的规范体系、权力制约的机制体系、权力协作的主体体系三个维度完善反电信网络诈骗等网信监管领域的行刑衔接机制,引导确立司法治理在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