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建湘 李伯超[2] LIU Jianxiang;LI Bochao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湘潭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东南学术》2023年第2期90-101,共12页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宪法制定中的协商民主”(项目编号:19FFXB06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题——宪法革命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2A0095)。
摘 要: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以宪法革命为主题,但由于国内对德文词Verfassung的翻译和理解存在一些问题,该主题一直没有被鲜明地揭示出来。为此,首先需要把握马克思批判的对象黑格尔法哲学和马克思为撰写《批判》而摘录的《克罗茨纳赫笔记》这两个关键点。从人民是否有权制宪、制定新宪法是否需要革命以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哪一个是基础三个方面,可以整体把握马克思在《批判》中进行的宪法革命。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宪法革命也是马克思本人的世界观革命和思想革命。辨明这部著作的主题,有助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话,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过程,进而深入了解青年马克思何以超越黑格尔和同时代的人并成为马克思。
关 键 词:马克思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宪法革命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