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良心房内心电导联的PICC定位技术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玉珍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出  处:《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6期1045-1047,共3页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摘  要:目的:分析基于改良心房内心电导联的PICC定位技术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历史性对照比较方法将我院2020年3—12月收治的62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作为传统组,予以传统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技术;将2021年1—9月收治的6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作为改良组,予以改良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技术;对比两组管道到位情况、导管异位情况、置管时间、皮肤损伤、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儿管道到位占比显著高于传统组,而管道异位占比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儿置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儿皮肤损伤占比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儿出现疼痛占比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心房内心电导联的PICC定位技术可有效帮助管道到位,降低管道异位情况,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及疼痛情况,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分 类 号:R473.72[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